月是故乡明

发布时间:2018-02-07
来源:《包头市国际税收研究会专报》

  丁酉正月,带着儿子回土右农村看望我的爷爷。 

  熟悉的村口赫然竖起了造型美观的村标牌,平整的柏油路从村口修到家家户户门前。走上去舒心畅朗,爷爷说这是托国家美丽乡村建设的福。老院子依然是记忆里的样子,黄木窗棂,青砖铺地,安静古朴。火红的春联溢着浓浓的年味,院子的门楣上是父亲提的红底黄色的金字:福禄祯祥。 

  爷爷从屋里迎出来,接他的孙子和重孙。老人家快九十岁了,依然健朗。盘腿上炕,唠叨家常。亲人同学三三两两的聚拢来,最可喜的是去年生活还不甚宽裕的发小承包了村里的农村道路改造工程,养了十多头牛,日子过的红红火火。农村长大的孩子,最能体会生活的不易,崇尚劳动是光荣的,也最懂得把力舍出去富裕就会来的道理。 

  四世同堂、亲朋好友照例是要吃一顿饭的,炖羊肉、烩酸菜、扒肉条等一盘一碗堆满了桌,记忆中的味道直冲味蕾。爷爷抱着孙子的儿子,微笑洋溢在脸上,摸着头反复说的一句话就是比我孙子还出托,幸福任意流淌。村里大炕桌上少有城市的敷衍揣测,三杯热酒、家长里短,千言万语都是心里话。 

  儿子在院子里一会儿追一只小花狗,一会儿又去逗弄鸽子,新鲜开心的玩着,一如我幼时的模样。小的时候,我们姐弟五个,父母亲都是农村学校的老师,一边代课一边种着十几亩农田,生活虽清俭,父母却始终平和乐观、坚韧向上。古语讲不诚无物。对子女总是严格要求,诚信做人、踏实做事,可以考不及格,但不能不诚信。五个子女供书念字,立业成家,桩桩不易,父母做的完满。七年前父亲过世了,而我,在思念的岁月里,似乎更能明白他。明白他在这个小院子里润物无声赋予我们的家国情怀,明白他双肩扛起的责任和使命,明白他的事业和追求,明白他对子女的寄托和期望,明白生命的传承和延续。如今我们姊妹各自结婚成家、生儿育女,或许家庭和睦、踏实工作是我们对父亲最好的报答。 

  村里的夜清冷静谧,酒的热度牵着发小走走村路,清冽的风吹在脸上,唠唠一年的收获和遗憾,发小的回答颇励志:“缺憾有点就有点呗,缺憾也是一种美啊,不要紧紧抓着那点缺憾不放,变成对自己的不知足。就像这天上月亮,偶尔会被云遮住,但是云遮月也挺美啊,况且,只要你一路向前,你总能赏到圆圆的月亮”。呵呵……。 

  回到家里,爷爷和儿子都睡了,老人呼吸粗重,燃烧着夕阳的光芒;儿子呼吸轻甜,雏鹰归巢的酣状。火炕温暖,月光洒满老屋。我从这里走入市井繁华,很多岁月过去了,很多岁月里的往事似乎忘了,却在这个小小的院落,在这盘温暖的老炕上,如野马奔腾的灵魂,一幕幕浮现。 

  无论你走遍天涯海角,总也走不出儿时曾走过的路。无论在黄昏,还是在每一个不愿醒来的梦里。那是你生命深处的路,那是你做人的起点,那是你心灵的港湾。 

  家,是永恒的主题;月,永远是故乡的明朗。(黄海峰) 

  •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